2018-03-30

[2018北海道走走]道東三湖:冰. 火與湖的三重奏


相見不如不見的摩周湖

Nature is not mute. It is man that is deaf.

換氣不足的窒息感襲來,瀕死的恐懼蔓延到腦細胞,我趕緊拉下口罩,像溺水的人,寄望能抓到一些生機,寒洌的強風夾帶濕冷的霧氣趁機竄入,肺部的氣息瞬間凝結,這就是要休克的感覺嗎?

奇怪了,不過是個才300多公尺高的展望台,出發前,不過才零下一、兩度的氣溫,難不成氣溫驟變也是摩周湖神秘的原因之一,還是我的抗寒能力已不如以往?

我所謂的「以往」, 算算也快半個甲子了,當年穿個球鞋,牛仔褲和短大衣,即使小腿淪陷在雪裡,也玩的爽歪歪,現在看看身上的重裝備,穿得像北極熊的媽,還是無法抵擋北海道三月寒冬的穿透力,我開始懊惱,在冬天抱著電暖爐比抱老公還多的我,一把年紀了,幹嘛來北海道寒訓。

當眾昏倒,可不太妙,乾脆回車上算了,可是好怕一轉身就會眼前一黑,而且....腳麻是要怎麼走呀。

突然,心底有個聲音:「快點動一動!」

我開始擺動笨拙的雙手,把腿抬高到腰地大步走路,兩、三分鐘後,氣血緩慢盈滿腦門,系統彷佛重新開機,這才發現,周圍的人也好不到哪去,都在噤聲縮頭地抗拒這個神秘湖泊帶來的歡迎儀式。


重新開機後也沒啥用,在風雨霧雪的合奏下,這個日本人一生必訪的深邃藍眼睛,此刻是一片霧颯颯的白內障,只看得到展望台邊上的鐵欄桿,和寫著「摩周湖」的地標牌,湖面的能見度跟氣溫一樣,都是零下水準,今日是無緣與此藍眼美人邂逅。

摩周湖的美貌不是沒有理由,破火山口形成的摩周湖(即中間大量塌陷的火山口湖),無河流進出,水平面竟然還能終年不變;湖面被高達400公尺的陡峭湖壁包圍,儼然是生物禁地,加上火山岩的過濾作用,水質純淨透亮,曾經超越貝加爾湖,為全世界透明度最高的湖泊。


純淨透亮的水質在陽光照射下,呈現令人醉眼的藍寶石色,日本人暱稱為摩周藍Mashu blue

就是因為這片天然屏障,讓任何生物無法親近,原住民愛努人才稱之為「神之湖」,否則摩周湖恐怕會變成俗不可耐的觀光湖,夏天泊滿遊船,和戲水人潮,冬天則是人類的冰上遊樂園。

可惜神之湖還是逃不過人類的魔掌,1930年測得的透明度是40公尺,目前才22公尺,幾乎腰斬,原因是有人放養鱒魚,吃掉湖裡的水蚤,造成生態失衡,浮遊生物激增,加上地球暖化,湖面不易長期結冰,在湖水頻繁流動下,大量浮遊生物聚集於湖面,影響水質的清澈度。

「神之湖」不可親近的原因還包括,長年被濃霧遮蔽,要窺其全貌得靠運氣,而且夏日還比冬日容易起霧,即使冬日的晴天率很高,但湖面一結冰,也無法目睹深邃的摩周藍。

有趣的是,傳說看到她全貌的人會倒霉:不是分手,晚婚,孤獨一生,就是諸事不順,為了要看美人一眼,任誰都會不計一切吧。

這或許不是詛咒,只是愛努人在錯失美好時的一種自我慰藉。

或許也在傳達神的意旨:因為太美好,所以太短暫?相見不如不見,不如懷念?



「看到了,看到了!」摩周湖東南側的火山摩周岳,突然探出頭來,遊客們興奮地爭相合影,看不到湖,看到山也好,只是短短不到三秒,山頭又被濃霧吞噬,就這樣若隱若現地挑逗遊客的心,也苦了等著要捕捉它入鏡,又凍僵的手指頭。


比照現場錄像,三月中旬的急凍摩周湖長相如上圖,右面是標高八百多公尺的摩周岳,左側凸出點,是一座火山頭,沉在200多公尺深的摩周湖中,日本人都說這個湖中島是美人的酒窩,我倒覺得像顆美人痣,突出在一片摩周白中。

下次可要在夏日造訪,我不怕魔咒,只怕看了Mashu blue後,我一輩子都會戒不掉。

點開連結,可看到在第一展望台方向錄得的摩周湖現場影像,和它四季的顏值,如果真是相見不如不見,總可以在網路上相見吧。



自然醫美診所的阿寒湖

Respect nature and nature will provide you with abundance.

急凍的阿寒湖,真是俗不可耐的觀光湖,但說它是老少咸宜的冰上樂園,一點都不假。

看到上圖兒童樂園版的雪地摩托車時,我鬆了一口氣,行前還在擔心,以為不是流線型的,就是噴射型的,結果發現,油門調得很緊,很難加速,翻車機率極微,動不動還會熄火,走路都比它快。

收了遊客的錢,再把他們狠摔到冰上,可不是件好事,所以連雪地香蕉船的甩尾秀,都是龜速到不行的溫柔版。

最受歡迎的就是冰上穴釣公魚(日文:Wakasagi,,英文 : smelt fish,學名:Hypomesus nipponensis),大家領了折疊椅和裝了蟲餌的小釣桿,排排坐在帳篷裡(上圖上灰色帳篷),把寒氣隔離在外,一個人窩一個洞,比低頭看手機還專注,果然不到10分鐘,就有人釣到小指頭長的公魚(上圖下)。

往洞口瞧,冰層厚度超過20公分,在冰封大地下生存的公魚,果然很需要補充能量,至於湖中央結的冰夠不夠厚,還是別以身試冰,否則就像去年底(2017)北京某溜冰場業者,因冰結的不夠厚就想開張,導致員工在架設設備時,全數墜湖,跟公魚同遊。

看看湖上停了一台鏟雪車,和臨時搭建的木屋,三月中旬的阿寒湖臉皮應該夠厚,只是為方便遊客行走,路面是晶瑩透亮的咕溜狀,友人在抵達北海道的翌日一早,即在阿寒湖上獻出仆冰處女秀,敬告大家:如履厚冰,也要戰戰兢兢呀。

阿寒湖底的綠球藻
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4, Article number: 3761 (2014)(photo by I. Wakana)
公魚到處都有,沒啥稀奇,阿寒湖倒是有個別人都沒有的國家級寶物:綠球藻(日文:marimo,英文:moss ball ),綠球藻也沒啥稀奇,魚缸族都不陌生,是淨化水水質的好東西,冰島,日本釧路濕原和本州的湖中也有不規則的綠球藻,唯獨「完美圓型」的「百年」綠球藻限定版,只有在阿寒湖看得到的。

綠球藻只生長在北半球高緯度區,成長速度非常緩慢,百年才能形成巨無霸尺寸,即使沉在阿寒湖湖底的數量估計高達60億個,直徑25公分以上才約3千個。

打造完美顏值的綠球藻需具備以下因素:
1.地形+水流:嬰兒期成片狀或塊狀的綠球藻,需靠水流才能滾成圓形,且綠球藻的棲息處會影響光合作用,太深不夠綠,沈太淺會烤成褐色。

阿寒湖附近的火山活動造就出特殊的淺灘,湖底及島嶼地形,加上周遭的河川和湖泊注入源源活水,提供雕塑完美綠球藻的最佳條件,讓滾動中破碎或枯竭的綠藻碎片也有機會重生, 阿寒湖活像是大自然的醫美診所。

2.水質+光合作用: 純凈透亮的火山湖水質,才能供給充足的光合作用,孕育高顏值的綠球藻,冰島觀光湖「米湖」(Mytavn)因為水質汙染嚴重,綠球藻於2013年消失,冰島還曾舉國哀悼這個老祖宗稱為「屎球」的寶貝,前年(2016)小顆屎球又現芳蹤,令冰島人雀躍不已。




目前在阿寒湖發現最大的球藻比籃球還大(上圖右),直徑有30公分,而且持續成長中。

因爲綠球藻太稀有,引起貪婪的人類違法撈捕,日本政府只好列為保育類植物,並於半個世紀前,禁止遊船駛進其棲息地水域,記得以前在網路上看到有飯店業者把它養在大廳的水族箱,供遊客把玩,今年就沒看到了。

如今要看此日本國寶的話,夏天要坐船到湖中的「激流島」(Churui Island)上的「毬藻展示中心」看(上圖右的巨無霸綠球藻即被包養於此😒),冬天要到「阿寒湖畔生態博物館中心(上圖左)」,隔著人工培育的水族箱看天鵝絨般的綠球藻,是很療癒,但....是人工美,很不真實。
由於畏懼綠球藻會消失,自1950年起,每年的10月7日,愛努人都會在阿寒湖上舉行球藻節,感恩大自然孕育水質純淨的阿寒湖,祈福大自然繼續賜給北海道人好山好水,和圓滾滾的綠藻球。

在愛努人的宗教觀念中,神不是耶和華,觀世音,也不是繆蟾seafood,神就是大自然,敬畏大自然賦與的一切美好及險惡,人類才會有好日子,所以愛努人稱綠球藻為marimo,愛努語為「湖之魂」之意:孕育綠藻球的阿寒湖,就像擁有完整魂魄的神。

令人傻眼的是,我看朝日新聞報導,日本環境省和釧路市決定自今年(2018)4月至2019年3月,實施「付費」的綠球藻生長地導覽團活動,是地方稅欠收嗎?提高阿寒湖飯店的溫泉稅,不就得了?


我看這個「湖之魂」,遲早也會失魂落魄,跟人類說Sayōnara,我還是在水族箱看看就好。

環伺阿寒湖所在的阿寒摩周國家公園,幾十萬年前就是火山活動頻繁區,站在阿寒湖湖畔,往前看是死火山雄阿寒山(男山),往後看是活火山雌阿寒山(女山),和擁有完美錐形的活火山阿寒富士。

這兩座雌雄山為阿寒湖的左右護法,日本人稱為夫妻山,其中雌阿寒在2015年還在噴煙及地震,希望她少發歐巴桑脾氣,北海道人才有好日子過。

是癩蛤蟆就別來的屈斜路湖

Nature is not a place to visit. It is home.


不知是否已近融雪季節,今天上場的大白鳥不到30隻,無暇的羽白襯著浮冰片片的屈斜路湖,稜角分明的藻琴(Mt.Mokoto) 頂著皚皚白頭,霸氣地杵在舞台後方,靜寂的冰封世界裡,還能覓得一處生氣勃勃的銀色大地,難怪不少日本人心中最美的天鵝湖,就在此地。


夏天時,觀光客狂踩著天鵝船,直搗寧靜的湖光山色,五顏六色的露帳和如織的遊人霸佔著湖邊;冬天時,屈斜路湖就是白天鵝專屬的避寒冬宮,一隻隻黃喙的大白鳥悠遊在浮冰間,湖畔邊,人類就只能「認份地」佇足在湖邊,靜默地欣賞這齣由自然界編導的天鵝湖。

不知道有沒有日本人研究大白鳥「跳湖式」的渡假方式,這些由西伯利亞飛來的嬌客,應該先是到網走的沸騰湖停留,再南下到屈斜路湖,畢竟屈斜路湖是日本最大的火山湖,目標十分顯著。

友人說,北海道還有一個天鵝湖在笘小牧的Lake Utonai,更南的本州新瀉Lake Hyoko最多曾有5000隻的各類水鳥,5000隻喔,不知情的遊客,一定以為來到野鳥養殖場,罹患羽毛恐懼症者,還是別去。

三月中旬的道東氣溫還在零度上下游走,雖然看不到御神渡(Omiwatari)奇觀,屈斜路湖心仍是紮實的厚冰層,東岸和南岸特有的地熱,讓湖畔區融出一大片波光粼粼,氤氳繚繞的白鳥泡湯VIP區,泡湯區後方的浮冰區,更讓我著迷。


不規則的破冰紋理,把湖面切割成一塊塊拼圖,白鳥們像宣示地盤似地,或站或棲於上,有時像一艘艘破冰船穿梭其間,完全沒把我們放在眼裏。

雖然大白鳥沒有長野雪猴泡溫泉時的銷魂樣,聒噪的燒聲,還會滑過寧靜的湖面,不過白鳥應該比潑猴友善點,而且白鳥的溫泉湖比較氣派,不像小小的潑猴溫泉池會.....屎氣衝天。

倒是別被屈斜路湖溫良恭儉讓的面貌所欺,30萬年前,它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氣火山,發飆規模凌駕熊本縣的阿蘇火山口,3萬年前才逐漸形成目前顏值,瞧瞧它得過的幾項日本大賞:

1.日本最大,世界第二大的破火山湖
2.日本最大的完全結冰湖(除湖邊溫泉帶)
3.日本最大的湖中島(周長12公里,高約355公尺)

山高則神,湖闊則「怪」,這個日本第一大火山湖,還是個出了名的日本水怪湖,起源自愛努人的傳說,善用外來語的日本人,還把水怪取個跟英國尼斯湖水怪Nessie相近的名字,叫Kussie(屈斜路湖:Kussharo)。

反正天下的水怪都來自長頸龍家族,是真是假,大家也就見怪不怪,比較科學的解釋是,屈斜路湖是極酸性的火山湖水質,連魚類都幾乎無法生存,更不利大型生物存活,因此專家認為,民眾誤看為過河的鹿或馬的機率極高。



不管是指鹿為龍或指馬為龍,愛湯人比較關注的應該是野湯類賞,屈斜路湖畔有三處野湯,一是我造訪的砂湯sunayusuna是砂yu是湯),是大白鳥及觀光客集散區,以DIY足湯著稱,在湖邊的沙灘上,用手一挖,就有溫泉湧出,實在神奇,坐在湖邊的椅子,雙腳就可泡在自己挖的足湯裡,湖畔還有個用木框圍起來的足湯區(上圖),即使只有一點餘溫,在零下的氣溫裡,已經揪暖腳了。

另兩處是池湯:IkenoyuKotan Onsen,重點是:這三處溫泉都是無料入場,還加贈無料的湖光,山色,雪景加白鳥戲水秀,寒冬裡一面泡湯,一面看Nat Geo live,夫復何求。

「那個禽流感啥的,牠們也有份。」
「怕啥,宰一隻肥一點的來做燒鵝吃!燉蘿蔔湯也不錯。」
「天鵝肉好吃嗎?」
「鵝叫真難聽,吵死人了!」

破鑼的鵝叫聲在鳥界算是地獄嗓,但至少還是天籟之音,真正破壞自然界安寧的,應該是人類製造的雜音吧。

終於等到這一刻,妄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們……不不不…是遊客們,轉進砂湯前唯一的商店,拿日幣進貢去了,我馬上按下錄影鍵,將空無一人的天鵝湖攝入,也將我心目中最美的道東湖影,印在腦海裡。


回來整理照片才發現,這塊告示牌是史上最👍打卡牌,讓我難忘在平成30315日,只有我一個人獨享的天鵝湖。


WAmazing「完美行」相關服務:新會員送免費網卡⎮ 日本溫泉旅館預訂日本交通票券 日本行程體驗日本滑雪票券線上免費購物外國人專用醫療保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