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0-16

阿姆斯特丹夜未眠:失控的紅燈區


取自CNN圖片

城市裡總有些夜未眠的角落,騷弄著人們的五感,越夜越精彩。

在台灣是夜市,在荷蘭是紅燈區; 夜市翻攪你的食慾,紅燈區撩撥你的性慾,櫥窗內賣的是各類新鮮肉品,空氣中附贈吸到飽的大麻味。


用角落來形容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實有貶抑之意,紅燈區就位在市中心的蛋黃區,從中央車站出發,穿過Damrak大街,不到十分鐘就到了,白天的紅燈區閉戶蟄伏,韜光養晦,好在入夜後點亮紅燈,翻轉這個城市。





從中央車站站前廣場看紅燈區的老教堂

把這顆蛋黃打在市中心,可不是阿姆斯特丹市都發局或觀光局的創意,中世紀以來,紅燈區就已矗立於此,守護著這座同心圓城市的圓心,孕育著這個與海爭地的城市。

當時的港口就是現在的中央車站所在,水手們一靠岸,直接到紅燈區覓食,休息和尋歡,昔日紅燈區的運河還築著防汛的堤防和禦敵的城牆,因此荷蘭人稱紅燈區為荷文De Wallen,英文是The Walls,牆的意思,暗喻著隱身在牆後,在當時還是見不得光的性交易。

阿姆斯特丹從小漁村進化到首善之都之前,De Wallen就是老祖宗的宇宙中心,住家,市場,商店和妓院並存,當然也有教堂和學校,這些功用都不違和「活著就要做」的人類本能。

荷蘭人的性教育是否因此啓蒙較早,我就不得而知了,至少這個城市的包容力一直都在,目前De Wallen就有間托兒所,不但跟紅燈戶當厝邊,大麻店就在附近;看看台灣,同樣具備舒壓功能,網咖遠不如荷蘭的妓院,被學校和家長唾棄,家長最歡迎的鄰居是何嘉仁和長頸鹿,寧願噴大錢請他們摧殘民族幼苗。





Dollebegijnensteeg街,取自網路

如今性工作者不再隱晦於牆後,紅燈區仍保留14世紀的原汁原味,蜿蜒的小巷弄,崎嶇的石板路,街廓狹窄到不見天日,讓兩側的山形屋也變得曖昧不明,感覺在冷洌的冬夜裡,走走就會走到令人絕望的死巷,或是讓人五臟尖叫的分屍現場。

我沒驚嚇你,紅燈區真的有兩條鬧鬼巷弄,一條叫血街bloedstraat:傳說來自16世紀,當時劊子手處決死刑犯後,將血放入血街附近的運河,從此血街的冤魂不散;一條叫鬼巷子Spooksteeg :傳說來自18世紀,姐姐為了奪妹妹所愛,殺了妹妹,死前良心發現,卻得不到丈夫的諒解,被丈夫詛咒,只能化為在鬼巷淒聲尖叫的厲鬼。



除了steeg(巷子),”oude“可能是逛紅燈區時最常看到的荷文街名,連唯二的兩條運河名字裡也有個oude字, oude是老(英文:old),老又如何?沒有老街老巷老房子這些老傢伙,怎麼能堆疊出城市的文化底蘊;值得劃重點的是,阿姆斯特丹最老的教堂,和最早的建築也在這,名字喚作老教堂(De Oude Kerk)。

延伸閱讀:我的荷蘭印象(三):不負責任的荷文報告

上圖標黑線的區域是紅燈區,打紅星號處就是老教堂,這間哥德式的天主教堂是被新建的教堂取代後,才被更名為老教堂,改名無妨,地位可是不可取代,老教堂在De Wallen矗立了八個多世紀,早已是阿姆斯特丹人心中
安定的力量,目前是提供展演場所的博物館


上圖兩條運河流經的紅框區是蛋黃區,蛋黃區指的是,除了性工作者的工作室,你所能想到的性相關產業,這裡最密集,包括脫衣舞秀場,偷窺秀場,上空酒吧,性博物館,「紅燈區之秘密」博物館Red Light Secrets )同性戀酒吧,色情電影院,色情電影出租店和情趣商店,或許你還不知道,開藍燈的是跨性別的性工作室。

由於此區多是非典型的棋盤式巷弄,常常長歪,也多是死巷,沒方向感的人很容易鬼打牆,建議以老教堂為起點,順時針或逆時針繞行兩條運河區包圍的蛋黃區,即可一網打盡紅燈區的精華;小提醒,雖然常有警察在此巡邏,仍需遠離蛋黃區以外,且人煙罕至的巷弄,以免碰到嗑藥或發酒瘋的人。




如果只用一句話來形容紅燈區,我會用「萬人空巷」。

這張是我唯一拍到的紅燈區照片,位置是在老區後城牆運河Oudezijds Achterburgwal邊,時間是11點,紅燈區的高潮時段。

照片中的「紅磨坊」Moulin Rouge是有名的春宮秀場,暗沉的夜色搭著晦暗的紅燈,連觀光客也滿臉紅通通,門口的人潮真是多到離運河只有咫尺之距,加上燈光昏暗,如果繞過人群而行,失足走到運河的可能性極大,我們只好切進人群,好幾次被人群衝散。

更不用說Sex window:攬客櫥窗,更是萬頭攢動,讓人性趣缺缺,性工作者變成不收費,隨你看的街頭藝人,誰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議價和走進去消費呢?

結論:「人潮是錢潮」的法則,在紅燈區被徹底打趴。

倒是另一個法則不能被打趴,「為尊重性工作者,禁止遊客拍照」,bouncer(保全)都會在櫥窗前嚴格執行,除非你想要跳到運河裡找手機。

攬客櫥窗流行之前,性工作者都是以站壁方式招攬生意,非消費者只好臉紅心跳,快步通過,如今她們被框在櫥窗內推銷自己,我們盯著她們看,很不自在,對她們品頭論胸,也欠厚道。

我只是好奇,她們從櫥窗裡往外看的世界是如何?究竟是誰在看誰呢?



上圖的coffeeshop是邊吃大麻蛋糕,邊抽大麻菸的大麻店
吃可頌麵包配咖啡或熱可可,請到koffiehuis或 Café

其實紅燈區並不是性產業專用區,也有住家,學校,旅館,餐廳,純咖啡廳(Café),大麻吸食店(coffeeshop),超市,大麻專賣店,大麻博物館及教堂博物館,如今孕育這個城市的搖籃搖成了搖錢樹,也搖出了不少問題。

根據統計,尖峰時段,一小時平均就有27個導覽團轟炸此區,觀光客堵住交通要道和商家門口,人人寸步難行,觀光客的脫序行為和製造的髒亂,更令當地住戶和商家不堪其擾。性工作者被視為免費的觀光景點,生意清淡,紛紛轉為地下賣淫,增加市政府在治安和管理上的困難。

女人的問題還是要女人來解決,現任女市長Femke Halsema祭出鐵腕,她宣布自2020年1月起,紅燈區將全面禁止導覽團進入,也就是觀光客只能自由行,不能經由參加導覽團來參觀紅燈區。

為了讓導覽業者提前適應明年上路的新法,市政府早自去年2018年四月起,開始緊縮導覽團的操作方式,包括禁止導覽團逗留部分人潮熱點;超過四人的導覽團,導遊需申請許可證;20人以上的導覽團,不准進入紅燈區,其他
規定像是在規範小學生行為包括:導遊不准用大聲公導覽,團員不能邊聽導覽邊磕藥邊喝酒,團員也不能喧嘩吵鬧,不得堵住交通要道,影響商家營業。

市政府還規定導遊在導覽時,可面對性工作者,但團員需背對性工作者,這可以理解,既然荷蘭已將性產業合法化,性工作者跟一般市民即享有同樣的人權,不應成為部分觀光客戲謔和羞辱的對象,她們也是納稅義務人,政府當然有權利捍衛她們的工作權和尊嚴。

這位阿姆斯特丹市首位女市長還誓言,如果情況沒有改善,未來不排除關閉紅燈區330多個攬客窗戶,移至別區,集中管理。

表面上看,此舉是先拿業者開刀,其實是殺雞儆猴,目的是警告「中猴型」的觀光客:「請你們自重,阿姆斯特丹市可不會為了取悅一群潑猴而犧牲紅燈區住民的利益。」



站在托兒所綠色窗戶前的所長,隔壁就是紅燈戶(取自BBC報導)

說到住民權利,老教堂旁的巷子裡,有間店面招牌叫茱麗安娜公主(Prinses Juliana),這不是紅燈區某女神的花名,而是前文提及的紅燈區內「沒有之一,只有唯一」的托兒所,這家托兒所在145年前就在紅燈區生根了,20年前遷入老教堂廣場,旁邊一排紅燈戶,附近還有大麻店。

這要是被孟母看到,她會馬上買張機票連夜逃走,但是對在紅燈區工作的家庭而言,這家托兒所的評鑑優良,地點絕佳,接送方便,所長也從未有遷校的念頭,成長在紅燈區的她認為,紅燈區又不是為了觀光客而存在,這裡是他們的家,他們工作,生活和成家的地方,他們的孩子們也要在這裡成長,如果把學校換成Airbnb和紀念品店,紅燈區就會淪為觀光重災區,變成外地人的地盤,紅燈區要維持日常運作,保有在地特色,才能永續成長。


Kinderdagverblijf Prinses Juliana,取自BBC報導

其實孩子們並不知道這些阿姨在做什麼工作,常常問大人:她們為什麼要把窗簾拉上?她們穿這麼少會不會冷?有的孩子甚至以為裡面有個游泳池,不管大人怎麼應答,孩子們都不會得到有偏見的答案,他們只知道,這些阿姨是在工作賺錢的普通人。

原來這就是荷蘭人從小扎根的包容文化,教孩子平等看待不同族群,不同宗教,不同聲音....和不同職業。當我們造訪別人的國家時,是否也應該入境隨俗,尊重及包容不同的異國文化呢?


下次我要在白天逛逛紅燈區,先去仰望Saint Nicolas Church華麗的巴洛克穹頂,再到老教堂看看展覽或聽音樂會,享用異國美食後,走走綠蔭蔥鬱的運河,感受上小橋過運河的荷式浪漫,順便去走最窄的小巷Trompettersteeg,和爬一間隱藏在住家閣樓上的秘密教堂。

我想,沒開紅燈的紅燈區,一定也很迷人。

還有...去老教堂時,記得找找名為Belle的女人銅像,看看銅像下方的刻字:“Respect sex workers all over the world."

每一個為生活奔波的人,都值得被尊重和被溫柔對待。




同場加映:紅燈區散步地圖(從中央車站出發)




1.上圖的灰色虛線區為2018年4月起實施之紅燈區管制範圍,包括紅燈區之外的水壩廣場及新市場區Nieuw Markt,大小的紅色圓點為人潮聚集區,導覽團禁止逗留,自由行旅客走到這些熱點,要注意安全。

2.建議遊覽路線:中央車站走黑色箭頭至Damrak大街上的Mannken Pis尿尿小童薯條店,過馬路走舊證券交易所旁的Oudebrugsteeg巷到底,再接lange Niezel巷,就到了Oudezijds Voorburgwal運河,老教堂就在旁邊,紅框區為紅燈區的蛋黃區。

3.上圖為阿姆斯特丹市最主要的天主教堂聖尼古拉(荷文:Basiliek van de Heilige Nicolaas,英文:Saint Nicolas Church),建築主體採用新巴洛克和新文藝復興風格。

上圖為閣樓上的吾主博物館(荷文:Museum Ons' Lieve Heer op Solder,英文:Lord in the Attic Museum。),興建於17世紀的天主教堂,當時的荷蘭新教徒統治時期,在荷蘭天主教合法化以前,阿姆斯特丹市的天主教徒在荷蘭人的包容文化下,秘密集會了將近兩百年。

上圖CBelle女人銅像






其他荷蘭走走Day 1行程,請看.....
阿姆斯特丹的大城小傳
移動的荷式風情Hotel IBIS Amsterdam Central 


荷蘭走走Day 2行程,請看.....
阿姆斯特丹中央區一日散策(上)荷蘭的鬆餅哲學:PANCAKES,Amsterdam
阿姆斯特丹中央區一日散策(中)看見阿姆斯特丹的天空:Blue Amsterdam
阿姆斯特丹一日散策(下)看見阿姆斯特丹的天空:A‘dam Lookout

荷蘭走走Day 3行程,請看.....
駛入水世界-羊角村開船趣
荷蘭天堂書局謀殺案

荷蘭走走Day 4行程,請看.....
誰說一定要Say cheese的荷蘭Alkmaar低頭橋之遊
走進阿姆斯特丹的後花園:The Alfred Hotel(加映海洋的饗宴:The Seafood Ba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