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6-21

我的博物館一日快閃:橘園的睡蓮



2022年對橘園來說,算是個大事紀的年份,一百年前,印象派大師莫內把八幅睡蓮畫作捐給了橘園,寬版睡蓮以環繞劇場之姿迎人,讓人猶如置身在莫內的吉維尼花園裡,繽紛的色彩綻放在純白的牆面上,含苞的,盛開的睡蓮就靜靜地在溫煦透亮的白色天幕下,沉睡了一百年。



其實上圖才是睡蓮展間的日常,川流不息的觀光客在光的花園裡玩著「大風吹,吹不動」的遊戲,坐著的人陷入冥想,根本不想站起來,站著的人像喪屍遊走,覬覦著一席之位,每個人都在獵取最優視野,讓時間定格,走進睡蓮的世界裡。(上圖為第二展間,攝於2017年)


橘園Musée de l'Orangerie 可說是迷你版的奧塞博物館,館藏均是19世紀印象派或20世紀的名家畫作,這兩個印象派姐妹展館隔著塞納河對望,常常發行套票,非常值得雙打。

由於橘園位在杜樂麗花園的西南角落,建議參觀完羅浮宮後,可以一路從杜樂麗花園散步至此,你也可以在參觀奧塞博物館後,過個橋至對岸的橘園。



玻璃帷幕造型的橘園乍看之下像是一間吸足陽光的溫室,一點都沒錯,橘園以前真的是用來儲藏橘子的溫室,令我不解的是,「橘生淮南則為橘, 生於淮北則為枳」,法國人怎麼會想在寒冷的歐洲氣候種植不耐寒的橘子?

原來十五世紀時,葡萄牙航海家從中國引入甜橙,讓歐洲人驚為天人,從此甜橙取代苦橙,成為歐陸人餐桌上奢侈的水果代表。

在橘園蓋好之前,杜樂麗宮花園裡的橘子樹都是放在羅浮宮大畫廊 Grand Galerie 裡過冬,後來拿坡崙三世下令把在塞納河邊蓋個橘園,把面河的一面打造成採光及日照充足的玻璃帷幕,另一面則幾乎完全避光,如此一來,嬌嫩的東方異果才不會受到冷冽北風的催殘。

如今橘園不種橘,變成珍藏印象派的溫室,除了呵護莫內的蓮花池,也可遇見高更,馬諦斯,畢卡索,雷諾瓦和塞尚


上圖是從入口所攝,經過驗票及儲物處,光影會引導你走一小段空中走廊到上圖盡頭的睡蓮展間。

跟奧塞一樣,橘園也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展覽動線,而且館藏更少,更好逛,展間只分為上圖的一樓 (upper floor) 和地下室(underground floor),一樓是鎮館之寶:莫內的睡蓮(Water lilies, Nymphéas) ,地下室是藝術經紀人 Paul Guillaume 和建築師 Jean Walter 遺孀捐贈的作品展間:The Jean Walter and Paul Guillaume Collection。

請注意:此處的
遺孀是「單數」,她叫 Domenica Walter ,法國名媛兼藝術經紀人,Paul Guillaume 和 Jean Walter 除了是她前後任的老公們之外,這兩任老公的死因都不明不白,嫌疑人直指這位錢多到滿出來的遺孀,有一說是,Domenica 藉著捐贈兩任先夫的名畫給市政府,以換取無罪之身,如果此一說法屬實,也太讓人翻白眼翻到後腦勺,兩條人命竟然不值這些名畫?我很好奇,怎麽沒人拍成電影?我看片名就叫做「橘子的控訴」吧。


樓上( upper floor)是一小段空中走廊(上圖),直通睡蓮展間,側邊的樓梯通往樓下( underground floor) 的 The Jean Walter and Paul Guillaume Collection 展間,咖啡店及書店(下圖)。

窗櫺透出的陽光灑在清水模的牆上,讓整座橘園沈浸在溫煦的天光中,展露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溫室效應,真的不輸羅浮宮的金字塔天光。



走完空中走廊後,會先經過上圖的前廳,才能進入第一間橢圓型的展間,左右兩邊都有入口。

前廳中央的人頭塑像不是莫內,而是總理克里蒙梭 Georges Clemenceau頭像,創作者為羅丹,為什麼呢?

原來不像梵谷等一些死後才出名的落魄悲情藝術家,家境富裕的莫內,在生前極富盛名,還是倍受崇敬的法國國寶,當時愛蓮如癡的莫內受政府委託,正進行一系列的水蓮創作,這些巨型畫作本來是要捐給羅丹美術館,法國總理兼莫內好友克里蒙梭 Georges Clemenceau 建議放在橘園,從此這八幅巨幅睡蓮就自1926年開始,正式綻放在橘園的天光下。
莫內還親自參與橘園展間的規劃,他要求打造兩個東西走向的橢圓型展間,並搭配白色透亮的天篷,讓每幅睡蓮隨著旭日的東升西落,展現迷人的光影變化。

上圖是橘園地面層(Upper Floor)的平面圖,右側就是兩個相連的橢圓形展間,第一展間是睡蓮系列,第二展間是柳樹系列。

左:The Two Willows 右:Clear Morning with Willows(第二展間)

走入展間,彷彿步入夢幻的白色殿堂,白皚皚的天和地,四面純白牆面各擺放一幅巨幅睡蓮,每幅高200公分,長約600到1700公分不等,震撼感令我無法忘懷。

Green Reflections(第一展間)


Morning(第一展間) 


The Clouds(第一展間) 

如果沒有先服用蔣勳老師的劇透特效藥,就別來賞蓮,否則你會掉進印象派的圈套,霧裡看花,越看越花,看到的只是一坨坨的顏料堆積的抽象畫,老師說:賞花的重點不在花兒,而是萬物在光影下的變化。

蓮花,柳樹和天地萬物,在清晨霧起霧散時,陽光普照時,夕陽西下時,都有不同的光影變化,呈現了千嬌百媚之姿。

由於畫作太長,照片嚴重失真,可點選以下 Google Arts & Culture 連結,欣賞完整版的睡蓮家族:


第二展間

莫內是「活到老畫到老」及「為了喝牛奶,養一條牛」的典範,他為了畫蓮,在 Giverny蓋了一座有蓮花池的花園,即使罹患嚴重白內障,莫內仍在人生的最後三十年,從早到晚,守著蓮花池,利用他視覺的極限,觀察自然萬物在光影下的變化,完成了250多幅睡蓮畫作。

就在橘園正式展出睡蓮的幾個月後,大師辭世,享年86歲,克里蒙梭總理在莫內的葬禮上,將覆蓋在棺木上的黑布取下,他說:「莫內的世界裡,沒有黑色!」。

橘園英文官網,請點

下一站:羅丹的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