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巴黎的拉德芳斯區比喻成烏煙瘴氣的紐約實在是不倫不類(註),交通路線早已地下化的拉德芳斯廣場上,沒有逼死人的城囂味,只有貪食的鴿子騷擾著悠哉的觀光客,處處都有紓解身心靈的水池和林蔭步道,巨型的裝置藝術與摩天樓共享天際線,解放令人窒息的都市空間,chill到讓人無法相信,這裡就是歐洲最大的金融區。
註:拉德芳斯, La Défense, 有「巴黎小紐約」之稱,真正的紐約市自明年底 (2023年) 將徵收一日最高23美元(約新台幣690元)的塞車費
搭乘地鐵是進入此區最庶民的方式,一號線在離開 Pont de Neuilly站約20秒,即開上地面,飛越塞納河,正式進入拉德芳斯區,記得要站在第一車廂的搖滾區,才能補捉到巨星「新凱旋門」(La Grande Arche )出場的畫面。(上圖截自Youtube The Explorer )
無法想像,被架高在平台(deck) 上的拉德芳斯,在一甲子前,即已徹底實踐還路權於民的理想,看看上圖,平台下方收服地鐵,RER及快車道,外環道路則負責導向其他車流,兩三下就解決許多大城市的交通夢魘。
這個平台可不是虛有其表,而是個皮薄餡多的平台,平台下除了阡陌縱橫的交通網絡,還有四通八達的地下商城,和地上的建築群一樣精彩。
新凱旋門就是拉德芳斯的巨星, 巨大到能裝得下巴黎聖母院,要親臨門下,才能體會其宏偉,尤其登高望遠的露天樓梯,容納幾百人都沒問題,即使虎視眈眈的廣場飛行生物在側,人人一坐下就不想動,因為找不到比這裡更優的眺望台和午餐地點。
新凱旋門裡有一件稱之為「雲」的打洞塑膠布造景(上圖右側),老是覺得這片被鐵線綁架的藝術「雲」,沒有帶來嗨在雲端感,倒像竣工後忘記拆掉的安全護網,加上左側,通往35樓觀景台的鐵架升降梯(左側)活像是臨時搭建的鷹架怪物,看了讓人心情更阿雜,這片雲恐怕只適合遠觀。
新凱旋門前的廣場腹地實在大到不像話,盛夏時節來訪此地,走著走著,搞不好就變成寶島牌烤蕃薯或從人間蒸發。
時間足夠的話,建議地鐵駛過右下方的塞納河後,即可在上圖右側的標號1下車,此站到下一站,即標號2之間,有較多的綠蔭,裝置藝術及歇腳處,但餐廳的選擇性較少。
在標號2下車的話,就要走一段無遮蔭的路到標號 3的新凱旋門,新凱旋門旁邊的白色三角形屋頂是 CNIT,法國巴黎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。(英文:Centre of New Industries and Technologies ,法文: Centre des Nouvelles Industries et Technologies)。
如果你是像我在編號 2下車的話, 你的人生就要接受嚴酷的烤驗,不過免驚,此站是拉德芳斯的蛋黃區,一邊是 CNIT,一邊是歐洲及法國最大的購物中心「西田四季」Westfield Les 4 Temps,受不了地面層的酷寒或酷熱,趕快鑽到如上圖往地下層的樓梯或電扶梯,即可通往兩側的大型商場,解決吃喝拉撒的人生難題,上圖遠處即為 Westfield Les 4 Temps。
如果你是像我在編號 2下車的話, 你的人生就要接受嚴酷的烤驗,不過免驚,此站是拉德芳斯的蛋黃區,一邊是 CNIT,一邊是歐洲及法國最大的購物中心「西田四季」Westfield Les 4 Temps,受不了地面層的酷寒或酷熱,趕快鑽到如上圖往地下層的樓梯或電扶梯,即可通往兩側的大型商場,解決吃喝拉撒的人生難題,上圖遠處即為 Westfield Les 4 Temps。
進去看才知道,CNIT 不是只有一片貝殼,而是靠三個地面支撐點,和三片相連的肋骨排混凝土貝殼撐起這一片天幕,天幕下的則是一個挑高四層樓,約 50 公尺高,218公尺寬的空間,厲害的是,CNIT今年 (2022年)已經高齡64歲了,還是拉德芳斯區的創始元老建築,建築師肯定是科幻片成癮者,才會在60幾年前,生出這種外星建築。
三片混凝土天幕的交會點,取自structurae
CNIT可說是被展覽會場擔誤的購物中心,除了設有展場和辦公室,地面層就是「西田四季百貨」的分店,不僅如此,還有一間郵局,一所商校和希爾頓飯店,地下穿梭的是五種車種。
新凱旋門是深*寬*高分別是110公尺*108公尺*112公尺的類正立方體,目前是以出租辦公室單位為主,上圖是攝自新凱旋門的背面,可以看到門兩邊的厚度不大,推測空間應屬不大的狹長狀,但至少空間均雙面採光。
門的背面呈現「繁榮」和「荒涼」的兩極化風景,一座當時尚未開放的空中行人棧道,似乎延續著歷史軸線的軌道,筆直往前(西方)延伸,畫出失衡的城市模樣,左側是一大片水泥森林,棧道右側只有一片空地,大興土木的建築則是拉德芳斯體育館(Paris La Défense Arena),已於2017年完工,計劃作為2024年巴黎奧運游泳賽事的會場。
棧道下方是片綠地,環繞拉德芳斯廣場的外環道路 N13就在棧道下方經過,交通地下化的拉德芳斯平台規劃在此劃下完美句點。
荒涼的城市模樣可不是有釘子戶來亂,而是為了要遷就一座「墳場」,上圖體育館旁邊長條狀的綠蔭就是此區的公墓 Cemetery of Neuilly ,忙著活的上班族看到這一片寂靜的土地,會不會有不同的人生領悟呢?
走回前門,才發現樓梯上方的中央立了一大塊斑駁的混凝土立版,不起眼到像是工地廢棄物,一面畫了一條貫穿地球的曲線,曲線上端寫著法文: une fenêtre sur le monde,「世界之窗」之意。
An idea, an open cube, a window to the world, a symbol of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that all men can meet freely.
「一個發想,一座開放的立方體,一扇通往世界的窗,象徵著對未來的期盼,期盼世人都能自由自在地相遇。」(本人改譯,圖文不符,敬請見諒)
歷史軸線又稱凱旋之道(Voie Triomphale),我坐在新凱旋門樓梯上望向這條歷史軸線,心裡想著:世界上的每座凱旋門根本就是慶祝勝戰,歌功頌德的萬人塚墓碑,而新凱旋門的法文 Grande Arche 卻不見 triomphe (凱旋)一字,門上也抹去戰役和戰爭英雄的名字,顯見這座開創新視野的大門,徹底翻轉了凱旋門的歷史定義,賦予「凱旋」新的涵義,那就是:期盼在未來,世上永無戰事,世人皆能無所羈絆,以凱旋之態,走在這條凱旋之道,自由進出及相遇在這扇世界之窗。
下一站:巴黎的美好年代:蒙馬特高地